医疗器械
瑞旭集团
工业化学品
日化品
食品
医疗器械
农用化学品
检测认证
绿色双碳
Search

关于征求《体外膜氧合(ECMO)循环套包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来源 CMDE 作者

各有关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结合境内、境外医疗器械注册申报产品的特点及申报现状,在总结技术审评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起草了《体外膜氧合(ECMO)循环套包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为了使该指导原则更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即日起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指导原则的丰富和完善,促进医疗器械研发及技术审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请将反馈意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于2021年7月14日前反馈我中心。
  联系人:骆庆峰 邹艳果 叶成红
  电话:010-86452840、86452838、86452846

电子邮箱: luoqf@cmde.org.cn



附指导原则:

体外膜氧合( ECMO )循环套包 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公开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给出 体外膜氧合( ECMO )循环套包 (以下简称 套包 )注册具有指导意义的指南性文件,一方面有利于监管部门对 套包 上市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准确、高效的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指导企业规范产品的研究和生产。

本指导原则系对 套包 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注册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的技术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 体外膜氧合( ECMO )循环套包, 按照 体外膜氧合 的临床操作规范 用于需要开展 体外膜氧合 的患者。 将体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具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在血泵推动下回输体内,能够对急性呼吸和 / 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全部或部分心肺支持。套包 一次性 使用, 使用时间 通常大于 24 小时, 可以包括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管路、泵头等组件,血液 通路 常带有不同材质的涂层。

本指导原则的 套包为无源医疗器械, 不包含心肺转流系统 最多持续使用 6 小时的膜式氧合器及附件、 其他血管通路(如动静脉插管、一次性使用吸引管、动脉管路血液过滤器等),以及 有源 医疗器械。 套包 以无菌、无热原状态提供 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 2017 年第 104 号)中 10 输血、透析和体外循环器械项下 06-00 心肺转流 器具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1. 概述

产品名称应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总局令第 19 号) 、《输血、透析和体外循环器械通用名称命名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 通告 2020 79 号) 等文件的规定,解释申报产品名称的确定依据。描述产品适用范围,明确临床推荐最长使用时间、推荐最高和最低血液流量、气体流量、气血比例等使用参数。产品 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2. 产品描述

描述 套包 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原材料,以及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征等内容;必要时提供图示说明。 带有涂层的产品应列明涂层成分。

型号规格 应当明确 套包 各型号规格的区别,对于各种型号规格的结构组成、功能、特征等方面内容应加以具体描述。

包装说明 提供 套包 包装相关的信息,特别应当仔细说明与灭菌方法相适应的最初包装的信息与资料。

3. 申报 产品上市历史

上市和 销售 情况 、研发情况、不良事件 情况(如适用)。

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的情况(如有)

应详细说明同类或前代产品国内外研究及临床使用情况。描述本次申报 套包 与已上市 套包 (包括本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或其他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的项目宜包括产品设计、适用范围、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原材料、灭菌方式、性能指标、有效期等内容,建议以列表方式列出。对于同类产品,应当说明选择其作为研发参考的原因。

4. 适用范围

1 )适用范围;

2 )预期使用环境 ,临床推荐最长使用时间 推荐最高和最低血液流量、气体流量等;

3 )适用人群: 建议注明不同流量型号 推荐 适用体重患者 还有 对适用患者有特殊要求,应注明;

4 )禁忌 (如适用)。

5. 原材料控制

套包组件的 原材料不得人为添加已列入相关法规及指令禁止的、或未经毒理学评估的物质(如荧光增白剂 、增塑剂、着色剂 等),常规使用过程中不得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

提交 套包 所有组件使用的全部组成材料的化学名称、商品名 / 材料代号、组成比例、供应商名称、符合的标准等基本信息。应明确每种原材料,包括增塑剂、特殊原材料的化学添加物、粘合剂等。建议提供原材料生物学性能符合 GB/T 16886.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 1 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注:本指导原则中标准适用于最新有效版本,下同)等文件要求的评价报告。对于首次用于 套包 的新材料,应提供其适用人体预期使用部位的相关研究资料。

原材料(含外购组件)应具有稳定的供货渠道,提供原材料(含外购组件)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及外购协议。对于生产企业自己研制生产的原材料,应提供详细的配方研制报告,以及符合的相应标准。原材料常见标准如 GB 15593 输血 ( ) 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YY/T 1628 医用输液、输血器具用聚氯乙烯粒料》 YY/T 024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 YY/T 0114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 YY/T 0806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及其他医疗器械用聚碳酸酯专用料》等。如果生产企业使用的是外购材料,则应要求提交该原材料标准和检测文件,如符合上述原材料标准的检测报告。同时提供生产企业原材料验收标准和报告。

(二)研究资料

从技术层面论述申报产品设计验证、工艺验证,以及技术特征、生产工艺、灭菌工艺研究、有效期和包装研究等内容。 所有研究建议选择典型性型号进行,部分 项目 研究可选择适当的对照品作为比较,验证方法和结果分析应具有科学性,研究 资料应包 含套包各 组件 适宜 的性能 。确定研究条件时,建议尽量选择临床最严格使用环境。对产品性能考验最严格的参数,考虑在不同使用情况(如最高和最低血液流量等)下分别进行研究。所 选择的 液体 介质应 科学性,并考虑 目标 物质 、临床使用时 实际接触液体如 人体血液 生理特性等性质来 确定

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产品性能研究

1 )设计特征

提供氧合器 中空纤维膜的 物理 、化学 性能 表征文件 常见 项目 包括 壁厚、 内外 径、拉伸强度、 膜内外 承受 压力 、断裂伸长率 、气体(如 氮气 流量 溶剂 / 稀释剂 / 非溶剂添加剂 残留 等,以及 结构 和膜参数 的特性 项目 (如膜 切面 结构 等) 包括 使用性能的研究文件 。建议 提供中空纤维膜 符合GB/T 16886.1系列标准 要求 生物学评价文件。

应列明 套包 各部件的名称、材料、结构和功能,提供图样(单个部件与总装图),内容应足够详尽。提交各部件功能与实现功能的工作原理、途径与技术指标的制定与验证的 研究文件 研究方法可参考《YY 0604 心肺转流系统 血气交换器(氧合器)》、《YY 1048 心肺转流系统 体外循环管道》、《 YY/T 1492 心肺转流系统 表面涂层产品通用要求 》、《YY/T 0730 心血管外科植入物和人工器官 心肺旁路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管道套包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适用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中条款。带有涂层的产品,建议先完成涂层特性的验证,再开始产品相关性能的研究。 如产品具有特殊结构、组件、功能等,应提供相应结构特征、参数和性能分析,以及针对性设计和验证的内容。

套包若在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有使用,设计特征应包括对不同体重适用人群生理特点的分析、针对性设计和 验证 的内容, 以及针对性设计输出 文件 。列出产品部件所使用全部材料(包括增塑剂、粘合剂等 添加剂 )名称,一般包括:每个材料的通用名称与准确的化学名称、选用材料商品名 及牌 号、使用时材料 添加剂组成比例。有机高分子材料还应列出其结构式、平均分子量 (如适用) ,金属材料应列出其全部金属元素名称、比例及其牌号。

2 )涂层特性 研究(如有)

产品带有涂层 应说明涂层作用原理, 提供涂层成分、性能特性等 研究 和支持性文件。 常见项目包括有效性、覆盖度、稳定性,以及对被涂敷材料 / 部件结构、性能的影响等研究。

根据涂层宣称的性能,建议提供其 对器械表面进行修饰后,对比无涂层 / 不同材质涂层 产品 性能的研究文件。以宣称改善套包血液相容性的肝素涂层举例,研究项目可选择:抑制 血液成分(蛋白质和细胞)的 沉积、减少 血小板活化和吸附 、避免过度激活凝血过程、减弱炎症反应指标如补体系统激活、稳定血液成分 ( 小板 计数 白细胞、红细胞 等)、限制血浆 游离血红蛋白 上升、其他 适宜 反映 血液相容性的 指标等

建议采用适宜方法对涂层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观察或验证涂层的覆盖度,例如:对含有肝素涂层的覆盖度,可选择通过阳离子染料(如甲苯胺蓝)处理后进行验证。涂层稳定性研究时,可选择适当液体介质(如 血液替代 溶液),模拟临床使用最大额定条件下(流量、温度、压力、持续推荐最长使用时间等),观察涂层脱落或 覆盖度完整性 等稳定性能。

建议 说明 涂层使用时副作用、禁忌 和关联其他物质使用时的相互作用

3 )套包物理性能:

①提供套包各组件的物理性能研究文件,常见项目:外观、尺寸、容量、无 渗漏 、连接强度、微粒污染、耐温性能、接头、预充量、流量、 涂层 性能(覆盖度、稳定性等)(如适用)、空气过滤器滤除率(如适用)、泵管(如适用)等。 如包含特殊组件、结构,应规定该组件、结构的尺寸、性能要求。

4 套包使用性能常见项目:氧气和二氧化碳转换率、血细胞破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等)、热交换系数(如适用)、泵头性能(如磁场强度、水力性能、轴承寿命)(如适用)。氧气和二氧化碳转换率宜观察最高血液流量、不同气血比例下的数值。 产品有特殊功能 ,应 有专门的 规定 和研究文件

5 套包化学性能常见项目:还原物质、重金属、酸碱度、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色泽、环氧乙烷残留量(如适用)等。

6 套包其他性能常见项目:无菌、细菌内毒素、热原、产品稳定性、有效期。

(7)观察时间点的设置:套包的使用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对以下性能项目的观察时间应不短于产品推荐最长使用时间。

涉及项目至少包括:无 渗漏 、连接强度、耐温性能、流量、使用性能、涂层性能、血液侧压力降、气体侧压力降(如适用)等。研究 检测时间 建议至少为 产品使用 0-6小时 推荐 使用最长 时间点的最后 6 小时(该 时间点 宜在完成推荐最长使用时间后开展 检测) ,可 适当 设置中间 观察时间点 。除血液项目在观察 时间点 采用 血液进行循环外,其他时间和非血液观察 项目,可使用适当液体介质(如 血液替代 溶液) 进行循环。

上述项目在各检测时间点宜保持稳定。建议全程观察 渗漏 及液体流量的稳定性,在产品各连接处均不应发现 渗漏 或故障。

2. 安全 性研究

套包 可能会包含增塑剂、特殊原材料的化学添加物、粘合剂 、单体 金属 等物质 ,会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迁移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具有潜在毒性或 限量使用。为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至少应开展模拟实际使用情况下,毒性物质迁移量检测和安全性分析。

建议选择 临床使用风险最高,适当考虑 单位 器械与 接触组件面积 最大 的型号作为 典型 型号,采用适宜浸提溶液(如血液替代溶剂),模拟临床最严格使用条件(推荐使用最大、最小血液流量下, 37℃, 循环 推荐最长使用时间等 ), 在最初24 小时,以 24 小时及其 倍数时间为间隔 ,适当设置若干中间观察点,直至 最终时间点时, 分别对 浸提溶液进行 上述 物质的风险评估。提供人体血液接触这些物质的毒性分析、安全限值和来源文件,并针对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分别进行安全性评价。

3. 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套包 与循环血液 的累计接触时间通常大于 24小时,建议 参考 GB/T 16886.1系列标准 要求,对包含全部原材料的典型性型号开展生物学评价 ,所有与循环血液接触的组件均需评价。

4. 生物安全性研究

如套包含有动物源性材料或生物活性物质等成分,如产品涂层中带有动物源性材料成分。建议参考《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7 年第 224 号)等文件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资料等文件。具体包括说明组织、细胞和材料的获取、加工、保存、测试和处理过程;阐述来源并描述生产过程中对病毒、其他病原体及免疫原性物质去除或灭活方法的验证试验;工艺验证的简要总结等。涉及 同种异体来源物质的, 至少 还应 参考《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 [2011]116 号)等文件的要求,提供相关病毒灭活工艺验证等资料。

5. 灭菌工艺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

明确产品灭菌方法的选择理由,明确灭菌工艺和无菌保证水平,并提供灭菌确认报告。灭菌过程还应开展以下方面的确认:产品与灭菌方法的适应性、包装与灭菌工艺适应性、灭菌有效期验证资料、毒性物质残留量研究资料。

有效期验证项目包括产品 技术要求条款(含涂层相关性能等) 和包装完整性 可采用加速老化或实时老化的研究。实时老化研究应从产品定型后即开始进行。加速老化研究的具体要求可参考 YY/T 0681.1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 1 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 等标准 如产品含有不耐高温的成分(如生物活性物质等),建议不采用加速老化方式,仅通过实时老化验证来确认有效期。

提交包装验证报告, 常见项目如 :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毒理学特性;包装材料与产品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成型和密封过程的适应性;包装材料所能提供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屏障保护;包装材料与使用者使用时的要求(如无菌开启)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标签系统的适应性;包装材料与贮存运输过程的适应性等。

6. 临床前动物试验

该部分要求请参考对应指导原则文件。

(三)生产制造信息

应包含产品设计过程和生产工艺过程资料,特别是上述 套包 的性能指标、指标的选择依据与验证资料。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概述设计过程和生产过程。

细说明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确定的依据 (包括涂层生产、涂布和检测等,如适用) 、质量控制标准及其可靠性论证;确认关键工艺点并阐明其对产品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的影响 确认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含有涂层的产品,建议选择适宜时间点检测涂层相关指标,如生物负载、涂层定性、定量等 。对生产加工过程使用的 涂层(如适用)、 所有助剂、粘合剂等添加剂均应说明使用剂量、对残留量的控制措施和接受标准,以及检验报告和安全性评价报告。

有多个研制、生产场地,应当概述每个研制、生产场地的实际情况。

(四)临床评价文件

套包目前不属于《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收录产品,应 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5 年第 14 )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供相应临床评价文件。

(五)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应包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剩余风险可接受性评定等文件。

可参考 YY/T 0316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制订文件。生产企业要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风险管理活动要贯穿产品设计、试生产、量产、上市后使用及产品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要体现生产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计划的完整性,尤其是上市管理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过程。对于上市前风险管理中尚未认知的风险,应在上市后开展信息收集,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风险评价,采取控制措施,更新风险管理文件。

剩余风险分析时,要注意风险控制措施新引入风险能转化为可接受风险,方能认为风险受控。 套包 必须进行风险与收益分析,收益大于风险时方可接受。同时提供 套包 产品上市前风险管理报告,此报告旨在说明并承诺:

-风险管理计划已被正确地实施;

-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已建立产品上市后的追溯与临床应用信息收集制度。

应随风险管理报告一并附上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概述管理资料。至少应包括:

1. 产品安全特征清单;

2. 产品可预见危险(源)及危险(源)分析清单(说明危险(源)、可预见事件序列、危险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伤害之间的关系);

3.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剩余风险评价汇总表。

对于风险分析和管理概述,应包括一份风险总结,以及如何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的内容等。

(六)产品技术要求

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4 年第 9 )的规定编制产品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应当不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引用标准应当为现行有效版本。 常见的参考标准及 指导原则 如:《YY 0604 心肺转流系统 血气交换器(氧合器)》、《YY 1048 心肺转流系统 体外循环管道》、《 YY/T 1492 心肺转流系统 表面涂层产品通用要求 》、《YY/T 0730心血管外科植入物和人工器官 心肺旁路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 )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管道套包的要求》、《 YY/T 1739 心肺 转流系统 离心泵 泵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6 年第 6 号)、《心肺转流系统 体外循环管道注册申报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 2019 年第 78 号)等。 对企业宣称的所有技术参数和功能, 建议 在产品技术要求中予以规定。所有产品的组件、材料对应关系应明确,不用 系列 ”“ 含糊用词。

1. 产品型号 / 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提供产品规格型号、结构组成示意图,列明各组件名称及制造材料 (与人体、进入人体液体接触的组件,应注明其原材料 符合的 国家 标准 / 行业标准 或牌号)、灭菌方法、有效期、包装材料等要求。如产品带有涂层,建议提供涂层成分 、比例或 含量 规定 套包 原材料不得人为添加已列入相关法规及文件禁止的或未经毒理学评估的物质。

应明确各型号规格产品之间区别,建议明确 描述各型号产品适用人群、临床推荐最长使用时间、推荐最高和最低血液流量、气体流量、膜面积、预充量、血液侧和气体侧最大压力(如适用)等参数。

2. 性能指标

套包 组件应有适宜的性能指标规定, 建议根据 产品特性 参考 上述 标准 、指导原则中适用条款 常见套包性能指标包括:

1 )物理特性 常见项目:外观、尺寸、容量、无渗漏、连接强度、微粒污染、耐温性能、接头、预充量、流量、 涂层 性能(覆盖度、稳定性等)(如适用)、空气过滤器滤除率(如适用)等。 如包含特殊组件、结构,应规定该组件、结构的尺寸、性能要求。

2 使用性能常见项目:氧气和二氧化碳转换率、血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等)、热交换系数(如适用)、离心泵头性能(如磁场强度、水力性能、轴承寿命)(如适用)。

3 化学性能常见项目:还原物质、重金属、酸碱度、蒸发残渣、紫外吸光度、色泽、环氧乙烷残留量(如适用)等。

4 其他性能常见项目:无菌、细菌内毒素、产品稳定性、有效期等。稳定性建议使用模拟血液的 体,37℃下连续循环推荐最长使用时间后,应符合上述无 渗漏 、连接强度、耐温性能、使用性能等要求。

3. 检验方法

有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规定各个性能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 建议 作为各条款对应的检测方法。

4. 术语(如适用)

三、注册单元划分原则和检测要求

注册单元划分依据《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7 年第 187 )等文件进行,包括但不限于 主要部件 原材料不同、技术原理不同、主要性能指标不同等,建议区分不同注册单元,提供各自完整的注册申报资料。

典型性产品选择包含全部原材料和组件、结构最复杂、风险最高、使用性能可以覆盖本注册单元其他型号的产品,进行符合法规要求的全项目检测。所有组件均应进行检测,特别是具有特殊结构、性能的组件。完成典型性产品检测后,同一注册单元其他型号可进行差异性检测。

四、产品说明书和最小销售单元的标签样稿

套包 产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6 号)、 YY 0604 YY 1048 YY/T 1739 等适用文件的要求。说明书注明适用范围, 描述各型号产品适用人群、临床推荐最长使用时间、推荐最高和最低血液流量、气体流量、膜面积、预充量、血液侧和气体侧最大压力(如适用)等参数 。所有信息应与临床评价文件结论和国家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一致。

五、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39 号) [Z].2021.

2.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 号) [Z].2014.

3.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6 号) [Z].2014

4.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5 年第 14 号) [Z].2015

5.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4 年第 9 号) [Z].2014

6. 《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 2014 年第 43 号) [Z].2014

7. 《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9 号) [Z].2016

8. 《关于发布 骨科手术器械通用 名称 指导原则等 5 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 通告 2020 79 号) [Z].2020

9. 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 2017 年第 104 号) [Z].2017

10. GB/T 16886.1-201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1 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S].

11.《YY 0604-2016 心肺转流系统 血气交换器(氧合器)》[S].

12.《YY 1048-2016 心肺转流系统 体外循环管道》 [S].

13.《YY/T 1492-2016 心肺转流系统 表面涂层产品通用要求 》[S].

14.《YY/T 0730-2009 心血管外科植入物和人工器官 心肺旁路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使用的一次性使用管道套包的要求》[S].

15. GB 15593-1995 《输血 ( ) 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S].

16. YY/T 1628-2019 医用输液、输血器具用聚氯乙烯粒料 》[S].

17.YY/T 0242-2007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 [S].

18. YY/T 0114-2008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 [S].

19.YY/T 0806-2010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及其他医疗器械用聚碳酸酯专用料》 [S].

20.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7 年第 224 号) [Z].2017

21.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 [2011]116 号) [Z].2011

22.YY/T 0681.1-2009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 1 部分:加速老化试验指南》 [S].

23.YY/T 0316-2016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S].

24.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5 年第 14 号) [Z].2015

25. 《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6 年第 6 号) [Z].2016

26. 《心肺转流系统 体外循环管道注册申报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 2019 年第 78 号) [Z].2019

27. 《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 2017 年第 187 号) [Z].2017

28. YY/T 1739-2020《心肺 转流系统 离心泵 泵头 》[S].

六、起草单位

本指导原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编写并负责解释。

原文及反馈意见表下载地址: https://www.cmde.org.cn/CL0004/23541.html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订阅“ CIRS医械合规动态 ”!实时传递最新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动态,分享医疗器械注册成功经验及经典案例跟踪医疗器械最新产品安全与法规监管动态,获得最新一手资讯。

医疗器械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UC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瑞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系。
联系UC
杭州总部:+86 571 87206527
北 京:+86 10 63984062
上 海:+86 21 5077 8970
联系UC
杭州总部:+86 571 87206527
北 京:+86 10 63984062
上 海:+86 21 5077 8970